認識使你生病的三個要素
關於身體健康這件事,通常我們所認知是肉身的身體。但是,我們除了肉身的身體以外,我們每一個人還有一個情緒的身體,以及一個精神的身體。我們需要照顧的,不僅是物質的身體,同時我們也應該好好關注情緒身體與精神身體的健康。
我們需要以更積極的洞見來認識,疾病為何會形成。今天想要透過這一篇有點長的文章,與大家分享-人為什麼會生病。
藉由這篇文章,你將能夠超越過去對於生病這件事情的限制性看法,同時對於疾病要如何治癒,也會擁有更積極的看見。
基本上你需要知道的是,只有三件事可以使人生病:你的思想、你的情緒、和你吃的食物。生病與你的遺傳,基因,或者是你的業力,甚至是幸運指數都無關。
為了保持健康的狀態,一個人所需要的是:快樂的思維、充滿愛的心、以及純淨的飲食。
如果你正在生病,你需要了解到,只有這三個理由會使你生病。而幸運的是,如果你能夠改變思想、調整情緒、積極改變飲食習慣,使自己更快樂、更有愛心、飲食更純淨,你的疾病無論如何都會得到治癒。
今天我就先從-情緒如何使你生病的角度 與大家分享。
在久遠的過去,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為人看診時,他不僅僅會問診一個人表象的疾病,更積極的他也會觀察這個病人的情緒如何。他會問-
你最近心情如何?或者
-最近誰讓你生氣?或是
-你爸爸又讓你傷心了嗎?
這是因為,疾病發生的起因,通常源自於我們的情緒體。
相似的觀點也出現在中醫的理論中,中醫對於人的五種情緒與五臟之間關係有很明確的陳述。
所謂 - 怒傷肝,喜傷心,思傷脾,悲傷肺,恐傷腎。簡而言之這五種情緒對於身體內臟的傷害,說明得非常清楚。
認識情緒的身體
情緒本身也有一個獨立的身體,它是你感覺情緒的承受體,在身體的外層,以精細的能量場組成,而這個精細的身體非常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。
當人被怨恨,憤怒,恐懼,擔憂,悲傷的情緒佔據主導時,這會對於情緒的身體造成很深的損傷,這種損傷通常會以身體周遭能量出現破口,殘缺,惡化或變形的方式呈現。
身體非常具有智慧
我們的身體不僅僅只是一付肉體,身體是非常靈敏的。它擁有聰明的運作機制,身體不僅知道需要吸收哪些物質(食物或營養),同時身體也會對於自身的情緒做出敏銳的反應。
無論是身體疾病還是心理疾病,在身體上出現的症狀都是-某一部位的能量出現阻塞。當我們長時間壓抑某些情緒,這會在不同的身體部位上造成壓迫,逐漸我們會感到不適,最終以病症的方式顯現出來。
情緒的阻塞引發各種疾病
每一種疾病都指向一個長期忽略的內在情緒問題。
當我們願意以關懷自己身體的態度,來認識不同疾病在我們身體上所顯示的各種能量,就能夠逐漸了解疾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訊息。
認識情緒在身體各部位形成的阻塞
胃部-鑽牛角尖,長時生悶氣,忍耐,吞忍委屈
腎臟-無法原諒他人,長時間活在恐懼中,害怕,膽小
腸-過度緊張,活在焦慮中
肺部-太過好強
乳房-過度付出,討好他人,能量耗竭
子宮-以他人為中心,犧牲者,忽略自我
卵巢-無法接受自己的女性身分
肝臟-容易暴怒,性子很急
心臟-受害者,自憐,自怨自艾,愛抱怨
脊椎-固執,無法變通,經常生悶氣
痛風-自暴自棄的情緒
皮膚疹-思慮擔憂過度
腿部-撐不下去了,卻總不讓自己休息
背部-承擔過多重擔
由此可以知道,疾病是累積的情緒透過身體在向我們呼喊,希望得到我們的關注。
面對疾病,我們必須審視自己的內心,找到情緒發生的原因。這需要我們重新恢復與身體密切的對話,建立與身體和好的關係。
與身體建立和好親密的關係
你可以去看診,去找名醫,去進行各式各樣的手術治療。然而,在這些行動之前,非常有必要扭轉自己的習性-重新建立起與自己身體的親密對話。
理解自己疾病的途徑是愛。透過關懷自己與愛自己,我們會打開那些緊繃固執的部分,理解它,慢慢地內在的情緒才有可能鬆動,轉變,從而讓情緒在身體裡面重新流動。唯有如此,情緒的阻塞才有辦法消除,疾病也能獲得治癒。
我們必須重新信任自己,信任自己內在有大藥,有了不起的自我治癒能力。關鍵是-你要逐步能夠去理解疾病要帶給你的意義是什麼?
理解疾病背後的情緒阻塞,重新恢復自己與身體的密切關係。
這麼一來,我們就能與疾病和好,而不是只是一昧地對抗疾病。因為只有理解情緒,釋放情緒,疾病才有治癒的希望。